贵阳幼师专业学校
位置:首页 > 贵阳幼师常见问题 > 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有哪些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有哪些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2024-05-26  访问次数:23

2024贵阳的公办药剂专业学校有: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阳市卫生学校、贵阳中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等公办药剂专业学校。

一、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有哪些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序号 药剂专业学校名称 药剂专业学校地区 药剂专业学校性质
1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阳 公办
2 贵阳市卫生学校 贵阳 公办
3 贵阳中医学院 贵阳 公办
4 贵州医科大学 贵阳 公办
5 贵阳医学院 贵阳 公办

二、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简介

1、贵阳医学院

贵阳医学院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省属重点高等院校,成立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更名为贵阳医学院。现为贵州省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全省唯一的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有哪些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首任院长李宗恩教授是我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建院初期,大批医学先驱云集我院,如:生物学家林绍文、病理学家侯宝璋、生物化学家汤佩松、内科学家张孝骞、传染病学家王季午、外科学家朱懋根与沈克非、妇产科学家杨崇瑞与李瑞林、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等,为我校医学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地处祖国西南的避暑之都——林城贵阳,拥有2个校区,校园面积共计1868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设有20个教学单位(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口腔医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食品安全学院、生物与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法医学系、麻醉学系),6所直管附属医院,8所非直管附属医院,6所教学医院。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5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高等学校示范性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各2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项、省级2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7个,学校有省级精品课程17门,在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7项,其中特等奖2项;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4个,卫计委认定的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4个。

2024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有哪些贵阳公办药剂专业学校名单一览表

学校积极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11个,省级23个;各级科研创新团队15个。其中,有国家科技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贵州省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拥有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贵州省首批院士工作站1个;2010年以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552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30项,发表学术论文3490篇,其中核心期刊1709篇,SCI、SSCI、CPCI、EI收录共计489篇次。主编或参编学术专着66部。2010-2014年,学校共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在地方病研究、中药民族药研发、组织工程干细胞生物医药研究、病原生物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成绩突出,成果斐然。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413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755人,其中博士249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教师578人,其中正高职称220人(教授140人,主任医师69人,其他正高职称11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一二层次专家3人,原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核心专家6人,省管专家2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7人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4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2人,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70余人次。近五年柔性引进“候鸟型”人才18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美国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

文化建校,四时韶乐旋飞凰;质量立校,草木葱茏绽艳芳;人才强校,马善奔驰鸟善翔;科研兴校,万物峥嵘百事旺。七十多年来,贵医人始终铭记学校创始人李宗恩院长提出的“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以本科办学开局,弦歌不辍,从未放松肩负的使命,也从未放缓前行的步伐。已累计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本、专科生和4000余名博硕研究生,为贵州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的贵阳医学院已初步建设成为校园整洁美丽、仪器设备先进、人才实力雄厚、医疗条件全省最强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省属重点医科大学,正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南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医科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2、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贵医,始建于1938年,原名国立贵阳医学院,是当时隶属于教育部的全国九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1950年划归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贵阳医学院。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之一,贵州省属重点高等院校,贵州省唯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5年正式更名为贵州医科大学。

截至2015年04月,学校有2个校区,占地面积1800余亩,在校全日制学生14000余人,研究生16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图书馆藏书 121万册,数字图书 4952GB。设有20个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社会学科、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在职职工14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0余人,正高职称220余人、副高380余人。

截至2015年04月,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研究生院、护理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口腔医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法医学系、麻醉学系。有27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社会学科、文学、工学、管理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截至2016年9月,学校有在职职工1417人,专任教师106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59人,正高职称235人、副高417人。

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有国家“ 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一二层次专家3人、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贵州省教学名师”12人 、“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2人 、“贵州省优秀教师”5人 ,贵州省“十百千人才计划”十层次人才1人、“贵州省百人领军人才”3人、贵州省核心专家6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3人、二级教授18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此外,学校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院士、诺奖得主24人担任客座教授。

3、贵阳中医学院

贵阳中医学院创建于1965年。建院以来,学校秉承“厚德明志,笃学力行”的校训,坚持“发展为先、质量为本、创新为源、育才为用”的教育理念,以培养高等中医药人才为己任,已发展成以中医药为主、多学科支撑、办学层次较为齐全,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中医药本科院校。2006年被省政府批准成为“省级重点支持建设高校”,2008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地处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现有南校区、北校区和花溪新校区3个校区,占地1800亩。其中花溪新校区占地面积1513亩,省发改委批复建设面积55万平方米,规划容纳学生1.7万人,工程总投资17亿元。目前已入住学生5000人。

现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和教学部,有中医研究所、中药研究所、民族医药研究所等10个科研机构,以及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两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8所临床实习(教学)医院、17个非医类专业实习基地。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一附院为“全国重点中医院建设单位”、“卫生部全国骨伤医师进修基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苗医苗药治疗慢性疼痛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二附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医院”。

现有中医学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内科学等2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及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工作。现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8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合作)1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工作室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病)11个、省级重点专科16个。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在校生11781人,其中本科生10640人,硕士研究生650人。设11个本科专业(30个专业方向),其中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现有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9个(包括特色专业4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中药学专业综合和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质量工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