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幼师专业学校
位置:首页 > 贵阳幼师常见问题 > 特殊教育理论包括什么

特殊教育理论包括什么

2023-02-09  访问次数:376
  近年来,有很多的高中应届生选择了报考特殊教育专业,相较于其他专业来说特殊教育专业比较冷门。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根本不了解专业的课程情况。那么特殊教育理论包括什么呢?:下面有我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特殊教育理论。

  “积善成德、仁者爱人”的伦理观

  长期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以孔子所提倡的以“积善成德、仁者爱人”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所谓爱人,其具体表现应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欠达而达人”两者的有机结合

  《论语》“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也”这五者就是指“恭”——自重,“宽”——宽厚,“信”——信用,“敏”——勤恳,“惠”——关心他人。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凡是真正愿意按照这种传统美德来规范自己行为的人,又怎能不敬老爱幼、救济残疾呢?

  “强不执弱、富不辱贫”的道德观

  在古代社会,除了孔子、孟子这些儒家思想的代表之外,另有一位古代贫民思想家墨子,他所提出的“兼相爱”的博爱思想中明确地指出“天下之人兼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纂怨恨,可使毋起。”

  墨家的兼爱

  思想尽管有很大的空想成分,但是,这种博爱的胸怀与悲天悯人的恻隐之心到底还是陶冶了人的性情,种植了善良和宽厚,对古代人们的某些思想和行动还是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佛教观

  以“普渡众生”为宗旨的佛教,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的哲学范畴,而且也影响了道德观,“积善成德”,“转回转世”以及“因果报应”这类宗教信念,可以在心理上保持某种无形的威慑和控制,既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们的胡作非为,也可以为善良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安慰。正因为这样,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宗教都与人的教育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特殊教育理论基础,特殊教育从中国古代就有了,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从古至今一直在沿用。人生而平等,那些特殊儿童一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特殊教育行业是一个崇高的行业,希望学生能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以便能在将来的事业中学以致用,为祖国的特殊教育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